事实上,自三月以来,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多地报告出现了非洲猪瘟疫情并控制得当,短期内我国的生猪现货价格与生猪期货价格也在不断波动。非洲猪瘟频发,对我国生猪养殖行业有何影响?
非洲猪瘟是什么?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如非洲野猪、欧洲野猪等)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该病也是我国重点防范的一类动物疫情,其特征是发病过程短,最急性和急性感染死亡率高达100%。非洲猪瘟是全世界最严重的跨国传染猪病之一,具有潜伏期短(5-21天)、接触传染、高致死率、非人畜共患、病毒生命力顽强的特点,自1921年首次在肯尼亚发生以来,全球共有70多个国家相继报道疫情。
我国在2018年8月3日确诊首例非洲猪瘟疫情,随后病毒肆虐国内多个省份
,生猪产能及存栏受其影响急剧下滑,对我国生猪产业造成了巨大影响,非洲猪瘟的防控也成为常态化措施。为防控非洲猪瘟疫情,农业部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包括疫情初期的禁止跨省调运政策、扑杀及补贴政策、屠宰端严格检疫政策等,但因监管难度较大,防控效果不佳。疫苗作为传染病防控成本最低的方法,我国科研工作者在首例疫情后,便开始了疫苗的研制。但由于近年来非洲猪瘟病毒已出现变异毒株,潜伏期更长,传播力更强的特点,加大了防控的难度。
近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了《养猪场非洲猪瘟变异株监测技术指南》。该指南是国家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为指导养猪场做好非洲猪瘟监测工作、及时发现非洲猪瘟病毒特别是变异株感染情况、提升非洲猪瘟防控能力而特意制定的。《指南》提出了包括加强临床巡视、改进主动监测、抽样策略监测等多种监测方法,以及病原检测方法、抗体检测方法两种检测方法。
对我国生猪养殖行业有何影响?
第一,生猪产能恢复或将放缓。非洲猪瘟频发使得局部地区阶段性的产能受损,但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发布消息,非洲猪瘟虽然持续发生,但基本已趋于常态化趋势,规模养殖场防控意识也逐渐增强。由于目前规模养殖化程度的提高,养殖技术的进步,防控能力的提升,疫情常态化的发展,后备补给能力的提高,非洲猪瘟对我国生猪产能恢复的影响有限。
第二,养殖成本抬升。防疫支出增加、死淘率上升、母猪及仔猪价格高昂使得生猪养殖企业的养殖成本不断抬升。
第三,产业链加速整合。生猪养殖作为产业链中游环节,非洲猪瘟的出现促使产业链上下游加速整合,集中度提升。同时参考海外经验,我国的生猪养殖企业大多进行了产业链的延伸,从饲料到养殖再到肉制品环节,发展得更为全面。为更好防控疫情,农业部也曾出台“调猪”向“调肉”转变的政策。随着我国冷链基础设施完善,消费者食品安全观念加强、养殖集中度提升,有助于我国生猪产业链的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