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大家想过一个问题吗?除了水产养殖户自己为自己的效益负责外,那些饲料公司、动保公司会为养殖户的效益负责吗?因此这个好端端的产业链会因为饲料、动保产品产能严重过剩,大家都想着法如何把产品卖出去,根本就不怎么想或者极少去想如何解决养殖户所面临的养殖困境,如何帮其破局,遂水产这种医患关系就变得异常紧张,彼此信任度就越来越低,最后就导致养殖户养不好一塘鱼,饲料公司卖不了几吨料,动保公司卖不出去几件动保产品,本来是大家彼此依赖,后来就变成了大家各玩各的,彼此分离,这是这个行业的悲哀。
随着人口红利逐步的消失,以前靠着那种粗放式的人海战术来推广产品的方式越来越行不通了,而且就算有人愿意留下来扎根这个行业,也是为数不多,这就会导致很多跑鱼塘服务的技术人员要么还处于实习阶段,要么就是刚从学校毕业不久,这就必然会出现实战经验不足,服务质量固然好不到哪里去,而那种扎根在一线,实战经验丰富、从事N多年的技术人员也不是没有,有肯定有,那属于稀缺资源,绝大多数技术人员属业务型的(毕竟这个行业绝大多数情况都是人找病,而不是病找人),因此要注意分辨。
作为水产养殖者当然是要为自己的效益负责,这无可厚非,不要动不动说跟这个饲料公司的业务经理熟,跟那个动保公司的经理熟,这都没用,你不用他们的产品试试看,归根结底搞好养殖还得靠自己,因此要多观察、多摸索、多学习、多总结,假以时日才会有成效,你光去靠某某公司的经理,他们只会告诉用这个产品,用那个产品,事实上他们对于养殖本身弄不好也是一知半解。
养殖本身就是一个很系统的细致活,绝不是用这个产品,或用那个产品就能搞得好的,无论用什么产品,都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配伍,我们经常会发现,养殖户养了一塘鱼/虾,结果到了卖鱼/虾的时候居然亏了,但卖饲料、卖动保的经销商赚了,饲料公司也赚了、动保公司也赚了(只是赚多赚少而已),哪怕养殖户在哪一年赚了,这赚的钱起码要管三年,因为从“哪一年”的第二年开始饲料要涨价了,动保也要涨价了,唯独鱼/虾价不涨反跌,这是不是典型的为饲料公司、动保公司打工了。
那既然是这样的话,养殖户的出路在哪里?还是那句话——多观察、多摸索、多学习、多总结,养殖自己所擅长的品种,不要想着认识谁谁谁,在养殖这条道路上要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靠谁都没用,否则就会沦为饲料公司、动保公司的工具人、打工人。